“套路贷”不是民间借贷 本质是以“套路”诈骗害人( 二 )

“套路贷”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当下许多诈骗勾当的“升级”。它不再是小打小闹,东一榔头、西一棒头式零碎进行,而是形成体系性的“套路”,被害人一旦被“套”,往往只能随着“套”向下滑,难于解“套”。因此,在反“套路贷”的斗争中,除了必要的法律惩戒外,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提高对当下社会各式诈骗“套路”的防范与警惕,从而从源头上遏制此类黑恶行为的产生。

拿以受害者众多的以推销保健品为名的诈骗和谋利来说,虽然不是“套路贷”,但也都是用了“套路”的。他们首先是诱之以利,打”免费牌”。什么免费听讲座、免费体检啊,免费送油、送米、送鸡蛋等等,用小恩小惠把老人“勾住”后,再一步步推销他们所谓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接着是动之以情,打“感情牌”。对老人不停地叫奶奶、爷爷、阿姨、阿叔,嘘寒问暖,看来比儿女还亲,这对一些独居老人来说,更会感到一种温情,从而产生好感,信了他们。然后再吓之以病,打“恐吓牌”。老人经过他们免费体检,都被告知有这样那样的疾病,不注意可不得了啊,而他们的保健品正是可以防治这些疾病的良药。人总是把命看得比钱重要,被这些所谓“专家”“专业检查”一吓,老人遂乖乖地入了他们的圈套。由此可见,时下要如鲁迅所说的那样“防被欺”,一定要重视破“套”而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