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化营商环境之路怎么走? 官员、专家建言献策( 二 )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认为,通过打造国际化、法制化的公平营商环境,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产能合作,可以更大限度激发国际市场活力、调动中外企业的积极性和社会创造力。

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综合推进,这其中包括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创新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建设,这既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更是广大企业的共同期盼。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企业的营商环境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改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可以促进新产品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工业和制造业应当是重点。二是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要落地生根。三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石军表示,优化营商环境要抓好三个着力点。第一个着力点:切实加大优化服务力度;坚决革除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制定优化服务的具体标准,严格执行落实标准的责任制度,并要注意消除基层干部的思想顾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