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竟能监测气体污染源?用过灵嗅的就知道

2019年1月起,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考核评估,对地方污染防治小组实行严格的KPI考核:以细颗粒物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考核指标,并将专项行动、监测监控能力建设纳入考核指标。

“军中无戏言,完不成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必将被问责。” 面对中央的铁腕决心,多个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而治理的第一步,就是全面、精准的空气质量监测。

传统方式监管难度大,无人机用于气体监测优势突出

然而,由于大气污染具有“涉及区域范围较大、区域之间污染物传输量大、污染源种类多、污染因子相对复杂”等特点,传统环境监测方式很难确定污染发生的直接源头,面临以下痛点:

1.工作量大:地方环保部门人员编制少,管理范围大,使用传统手段难以做到;

2.隐蔽性差:环保执法中,地毯式排查效率低,且容易“打草惊蛇”,能进去看的都是达标的;

3.污染源定位难:监测站周边的无组织排放源难以定位,影响城市排名和指标完成情况,且居民投诉难以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