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偏科生”能否实现触底反弹?( 三 )

尽管营收和利润出现双降,但绿城中国上半年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达到32.0%、16.5%,较去年同期的18.1%、9.3%有所上升。张亚东解释称,今年整体毛利较高,主要是由于小镇项目的推动,但因新购入的土地成本较高,且受市场拿地限价等影响,未来公司毛利率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会尽可能保证。

挑战重重

绿城中国业绩触底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2014年,绿城中国因为债务问题陷入困境,中交集团宣布出资收购绿城股份。后经过增持,中交系成为绿城中国第一大股东,多方位推动绿城中国治理优化。但脱胎换骨的前提是伤筋动骨,加上绿城中国本身积累多年的短板问题,改变并不容易。

绿城中国长期被贴上产品情怀的标签,这也造成了运营短板。管理层大换血后,加快周转速度是重要转变之一。据介绍,绿城中国以前的目标和周期是“5912”,现在已达到“4914”,即新项目从拿地到开工4个月、拿地至开盘9个月、拿地至现金流回正14个月。但加速周转的同时如何保持情怀标签,是其面临的问题。

多元化发展是绿城中国的策略之一。张亚东透露,绿城中国将优化债务结构,持续深耕小镇、代建等业务。数据显示,当前绿城中国已经重点跟进小镇项目30余个,成功落地杭州龙坞茶镇等4个小镇项目,计划年内实现武义温泉小镇、安徽蚌埠足球小镇等20个小镇项目的落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