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打“中国牌” 为何三星能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心?( 三 )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 先从一组数据来看:

公开数据显示 , 三星在华近6年(2013年~2018年)新增投资额228亿美元 , 是前21年投资额总和的近两倍 , 尖端产业领域投资占比6年间从13%猛增至55% 。 以天津为例 , 三星虽然对手机生产线进行了调整 , 但在天津新增了全球领先的车用MLCC工厂(多层陶瓷电容器)和动力电池生产线等高端制造项目 。 该项目建成后 , 天津将成为三星电机海外主要的MLCC生产基地之一 。

实际上 , 三星在天津的产业布局调整是其在中国“进入、融入、升级”三级跳的缩影 。 众所周知 , 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 , 目前中国人力成本上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 , 外资企业在中国同样需要不断地调整升级才能适应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

上世纪九十年代 , 刚刚进入中国的三星先后在天津、苏州、惠州、东莞等沿海城市投资建厂 , 引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整机类产品生产线 , 满足了当时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电子和家电类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2000年起 , 中国制造业的腾飞 , 面对新形势 , 三星摆脱了单纯的组装生产模式 , 加大在华多元化投资 , 于2005年起陆续进入金融、重工、服务等领域 , 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从2012年起 , 三星存储芯片工厂、三星车用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和动力电池生产线等一批高精尖项目先后投产 , 这批项目让三星完成了在华业务转型升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