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童心探索世界,在威尼斯“回归童年”( 二 )

回望20世纪,享誉世界的超一流大艺术家毕加索和米罗几乎同时提出了“向儿童学习美术”的口号,并付出行动,终其一生不断体验儿童的童趣、无拘无束的心境和我在我不在的意识状态,这是一种生命的创造力返璞归真的历程,也是一种“向后走、向前行”的高超艺术修行方法。世界艺术风格万千,每一种流派从理论到视觉上都魅力十足,足以让无数从艺人迷失自我,丧失自信。唯有童年—生命之初,是原本的自我、真我所在。

用童心探索世界,在威尼斯“回归童年”

用童心探索世界,在威尼斯“回归童年”

德国艺术家

用童心探索世界,在威尼斯“回归童年”

嘉宾合影 张玮与威尼斯美院教授

艺术家合影

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地缘政治局部冲突加剧,经贸大战越演越烈,成人的世界充满着生存危机和焦虑、 恐惧、被迫谎言、绝望的情绪,人性被这些负面情绪左右着。“人生还有意义吗?世界还会美好么?” “回归童年”是一种态度,一种人生智慧的回归,因为童年保有人性中最重要的DNA密码:真、善、美、好奇心、快乐、冒险、自由等特质。3000年前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复归于婴孩”的本源哲学,他认为真正的智者更像是孩子。“童心未泯、两极相通”,“生和死、智和慧,互通不息”。反过来讲,孩子更容易成为艺术家、哲学家,他们更率真、直接、浑然天成、自由、无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不知疲倦、去追问未知,这是人性。艺术还要有童性、要好玩,这也是“回归童年”展览的核心理念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