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标配”的变迁 | 新中国70年“钱史”【多图】(11)

出门“标配”的变迁 | 新中国70年“钱史”【多图】

数据显示,如今中国出境游客使用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32%,首次超过现金支付。近七成中国游客到境外已习惯用手机付款。

尽管中国的移动支付应用已经领先世界,但技术的更新迭代从未结束。当我们还在感叹,扫码支付、拍一拍带给我们的便捷时,刷脸支付等生物识别支付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2018年12月,支付宝刷脸支付设备“蜻蜓”横空出世。2019年3月微信发布刷脸支付设备“青蛙”。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交易业务规模快速成长,支付机构与银行间的“直连”也带来了资金流向监控困难等风险和挑战引发各界关注。

按照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部署,2016年10月,人民银行着手组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并于2017年3月底启动试运行。网联清算平台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支付业务,是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网联自其诞生之初就肩负起支撑网络支付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小额、便民支付业务繁荣的重任与使命。截至今年9月,已接入网联平台的市场主体包括466家商业银行和125家支付机构。2019年上半年,网联平台累计处理交易1631.86亿笔,金额112.35万亿元。从单日处理金额和笔数看,目前网联平台日均交易超过10亿笔。而交易处理峰值方面,2018年“双十一”网联平台的跨机构交易处理峰值超过9.2万笔/秒,已成为全球最大清算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