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地铁进入刷脸支付时代,扫码支付终将成为历史?( 三 )

不止广州,北京地铁在机场线内部小范围测试刷脸支付中,郑州地铁开启了刷脸乘车测试。对于整个轨道交通而言,在经历交通卡、NFC支付、二维码支付之后,正式迈入刷脸支付时代。

微信支付宝抢滩刷脸支付

从现金支付到银行卡支付再到移动支付如今又开启不必通过手机的刷脸支付,支付变革一路高歌猛进。

刷脸支付并非新物种,支付宝从2014年开始研发刷脸技术,2015年,马云在德国汉诺威博览会上首次将“刷脸支付”搬上世界舞台,现场演示扫脸支付。微信刷脸支付稍逊一筹,2017年12月微信刷脸支付首次在线下亮相,与某品牌合作推出人脸智慧时尚店。

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刷脸支付近来覆盖场景与速度方面渐成燎原之势,新的支付代表着新的流量入口,支付领域寡头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再次上演新一轮支付大战。

首先是硬件层面的“军备竞赛”。2018年12月,支付宝推出首个人工收银的刷脸支付相关硬件“蜻蜓”。今年4月,支付宝对该硬件进行升级,推出二代“蜻蜓”。狭路相逢,微信支付则先后推出刷脸支付产品Facebox,以及日前发布智能商业硬件“微信青蛙Pro”。据微信支付官方介绍,青蛙Pro是一款以刷脸支付、双面屏为亮点的智能硬件,主要使用场景在于商家收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