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冬天游上苑,作诗一首群花开( 三 )

那么武则天为何会异想天开 , 幻想了这么一出“颐指气使”的好戏呢?这背后有一个关于政变的故事 。 《唐诗纪事》记载道:“天授二年腊 , 卿相欲诈花发 , 请幸上苑 , 有所谋也 。 许之 , 寻疑有异图 , 乃遣使宣诏云云 。 于是凌晨名花布苑 , 群臣咸服其异 。 ”

在武则天登基称帝的第二年腊月初 , 宫中有忠于李唐的臣子便假借上苑百花盛开为由 , 邀请武则天前往观赏 , 从而借机推翻她 。 但很显然 , 腊月寒冬 , 百花连花苞都没有呢 , 哪儿来的齐放?

武则天早已觉察出了异样 。 于是在腊八节的前一天 , 她写下这首诗 , 并让使者到上苑去公开宣读 , 之后又将诗作当众焚烧 , 意思是报给春神知晓 。

到了腊八节这一天 , 当百官来到上苑 , 亲眼目睹了百花齐放的盛景 , 无不惊异非常 , 他们认为上天都在帮助武则天 , 便取消了政变的念头 。 当然 , 如果这件事情为真 , 百花必然不是春神之功 , 应为武则天连夜派人重新栽种的 。

那么为何小解会说 , 男人只需读第一句就够了呢?这要分古今而论 。 古代:此诗主要是说给大臣们听的 , 所以大臣只需要听第一句就够了 , 武则天明天将去上苑 , 而他们则可以展开行动 , 这就是重点;今天:男人需要会听女人的话 , 不要全部都听 , 而要抓取其中的重点 , 了解女人的重心 , 掌握女人的行踪 , 这要才能和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