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中国独角兽面临科技含量不高等三大问题( 八 )

2.1 地域分布:北京保持领先,政策支持下新一线城市独角兽发展迅速

北京吸纳和催生独角兽74家全国第一。从地域分布来看,独角兽集中“北、上、杭、深”的特征维持不变,四城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度、制造业成熟度、人才质量、政策优惠度和基础设施完善度都处全国前列,2018年四城数量占比达85.7%、估值占比达94.5%。其中,北京独角兽共74家、较上期增加16家、总估值2979.4亿美元荣登第一,数量占比46%,较上期增长1个百分点,比重持续增加;上海共34家、较上期增加6家、总估值1325.1亿美元;杭州共16家、较上期增加2家、总估值1946.5亿美元;深圳共14家、较上期增加4家、总估值490亿美元。此外,北京继续引领高估值独角兽,估值前十企业北京占一半。

以南京为代表的城市开始突破“北、上、杭、深”限制,新一线城市独角兽崛起。从新生54家企业来看,今年新增城市合肥、青岛、成都和香港开始诞生独角兽,去年新增城市南京、武汉、重庆等地数量均有增加,独角兽“二八效应”依然存在,但开始减弱(即20%城市占据80%独角兽),其中南京表现最为突出,共新生5家企业。

创新活力强、政策高度重视并给予支持是短期爆发的重要原因,以南京为例,为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培育更多新型企业,2018年4月南京发布《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并对培育重点企业做出定义,要求企业起始年收入不低于500万人民币,且连续3年增长率不低于50%,并符合南京市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服务业和未来产业的“4+4+1”主导产业方向。但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南京不直接给予现金奖励,而是通过搭建平台、嫁接资源等间接手段来解决企业初创时期资源需求不对口问题,此外出台《南京市关于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拟上市企业等进行“一企一策”激励的实施细则》做出细则指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