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爷爷、老干娘、六粮液…这些企业为何连自己都要“山寨”?( 七 )

中新经纬了解到,上述企业的这些商标,并非简单的“山寨”商标,业内称之为“防御性”商标。

赵占领介绍,一些企业为了进行品牌保护,会进行防御性商标注册,这种防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核心品牌,除了主流业务的产品类别之外,在其他类别上也进行注册,也就是说,尽管目前还没有在其他领域开展业务,但不排除未来有可能进军相关领域;二是除了直接注册核心品牌商标外,还注册一些具有一定近似性的商标。

“比较来看,后者的注册方式,也就是近似性商标注册的防御性更强,可以防止其他人注册有近似性的商标,导致与企业原有商标混淆或不易辨别。”赵占领表示。

不过,防御性商标注册并非一劳永逸。赵占领指出,一些申请注册的商标如果长期不使用,也有可能被撤销。“商标资源有限,注册后不使用其实是一种浪费。根据相关规定,连续三年不使用的闲置商标,在其他人提出申请的情况下,则该注册有可能被撤销。”

因此,赵占领建议,除防御性商标外,企业还可采取常规的商标保护方式,进行日常品牌监测,包括竞争对手与品牌相关的市场监测、竞品商标动态的跟踪等,一旦发现被仿冒的可能风险,及时通过法律手段进行阻止和维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