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华为方舟编译器招募 2000 程序员!( 五 )

最终,华为亲自上!

据介绍,“方舟”前期工作耗时巨长,光是梳理MAPLE框架,就花费两年时间,而从IR(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中间语言)的设计、到整个编译器过程,从Demo到产品化,也需要时间。

一篇论文成为方舟编译器的“航海灯塔”

后来,Fred Chow教授的一篇论文,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他在这篇论文中指出,IR应该具备的特征、以及好的IR“长啥样”......

Fred Chow这篇论文,让团队开始自问:“方舟”能不能做一个统一的IR,既支持多种语言表示,又能支持后端多种芯片代码指定生成?

答案是可以。日后来看,这篇论文,堪称“方舟”的指路灯塔。

在灯塔的指引下,“方舟”团队发现,基于MAPLE IR,可以做更复杂的优化、以及更广义的控制流分析。

而MAPLE IR能让开发者,看到更多程序信息,能给编译器提供更多优化机会。可以说,“方舟”的立项,既是华为的技术选择,也是华为的自我挑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