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骨头的卢老师:科普古生物必须要酷( 三 )

这种天性或许与她父亲有关。父亲曾对卢静说:“你不用叫我‘爸爸’,直接叫我的名字。”儿时的手风琴老师是把“酷”植入卢静人生的人。“第一堂课,他就告诉我要打破传统。没想到的是,我很快适应了这种授课方式。”她说。

卢静读高中时,可可西里藏羚羊惨遭屠杀的事件被搬上荧幕。看过影片,深受触动的卢静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去保护野生动物。父母原本希望她学乐器或成为一名主持人。但阴差阳错卢静高中毕业后进了四川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生物系,后考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参会前一口气投出6篇论文

做科普要花时间和精力,卢静也担心拍抖音会被看成不务正业。“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挤时间。”她说,“我现在每天经常工作14个小时以上,没有周末。”

卢静主要研究4.2亿年前至3.6亿年前的古鱼类演化。不久前,第15届早期脊椎动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曲靖召开。大会召开前的一段时间,她争分夺秒写文章,一口气投出去6篇论文,现已有4篇被正式接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