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基因测序的硬件往事(16)

目前,全球只有两个国家、三个公司可以量产临床级别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分别是Illumina、华大智造、Thermo Fisher。

国产基因测序仪,就是在这样一个寡头之争的环境中,破局伊始,就开启了技术与专利的大战。

征途刚刚开始

“尼克松先生,你能攻克癌症。”

1969 年,拉斯克医学奖创建人玛丽·拉斯克(Mary Lasker)花了2.2万美元登了这个广告,巨大的标题几乎占了《纽约时报》的整个版面。

标题下方还写有一句话,“我们就快找到解药了,只缺把人送上月球的那种决心、资金和全盘计划”,这句话来自被公认为癌症研究教父的波士顿医生悉尼·法伯(Sidney Farber)。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美国每年准备斥资2亿美元投入这个项目,预计15年完成。

1984年12月,在美国犹他州阿尔塔(Alta)的一个小会议室里,美国能源部召集起来的一众遗传学顶尖科学家们正讨论如何探索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后,居住在下风口的人口中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但众人经过长久的讨论,也并未得出任何可行的方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