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丹寨造富:回归文旅 让丹寨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六 )

丹寨扶贫的难点在于,17.4万的人口中,3.8万属于特殊困难人群和贫困户,也就是说,每10个人里面就有超过2个是贫困者。这已经算情况好的时候,时任县长的徐刘蔚曾说过,2011年他刚到丹寨工作时,丹寨县的贫困发生率高达49%,将近一半的人口都是贫困人口。

而现在,王健林要解决的是16000名农民要脱贫,要从山里搬出去,可县城没有工作岗位;9000多户七八十岁的孤残老人,需要人赡养,可照顾老人需要钱。

时间紧,任务重,万达设计了长、中、短期结合的扶贫机制。长期是3亿元捐建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可容纳2000名学生,万达还承诺每年招收50%的毕业生到万达就业,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提供就业岗位,进行扶贫。

中期是根据丹寨的特点,创造带动性强的产业。短期比较明了,捐款5亿元建立丹寨扶贫产业基金。前两项是搞活丹寨的经济,后一项则是兜底,把包括最困难的特殊贫困户在内的所有贫困户的生活和就业都负责了。说万达承包了丹寨也毫不过分。

关键是,什么样的产业可以激活丹寨,解决最实际的就业问题?刚开始,万达决定养猪、种茶叶和水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