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

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


"multi_version":false

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

草地贪夜蛾具有适生区域广 , 迁飞速度快、距离远 , 繁殖能力强 , 防控难度大的特点 。 2018 年在非洲造成高达3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 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全球预警的重要农业害虫 。 2019 年 1 月 13 日确认传入我国云南省 , 截至 5 月 10 日已经在我国 13 个省份发现 。 专家分析 , 草地贪夜蛾将从我国西南及南方玉米区向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及西北、东北玉米主产区等地蔓延 , 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安全 。

1 发生规律与田间危害状

草地贪夜蛾无滞育现象 , 适宜发育温度为 11℃~30℃ 。 在 28℃ 条件下 , 30 d 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 雌、雄虫均可多次交配 , 单头雌虫可产卵块 10 块以上 , 虫量约 1500 粒 。

在玉米上 , 一至三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心叶、叶鞘部位取食 , 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领幼虫还会吐丝 , 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为害; 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 , 可将整株的叶片取食光 , 也会钻蛀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 , 影响叶片及果穗的正常发育 。 苗期严重被害时生长点被破坏 , 形成枯心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