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博会|为嫦娥四号扫描着陆地形,这只激光眼用了0.25秒( 三 )

何志平将“激光眼”的成功要素概括为两点,一是快,二是准。0.25秒充分体现速度,而识别0.2米小坑、石块的能力则保证了精度。此外,相比起图像、微波等技术,激光导航避障的环境适应性更强,稳定性更佳。

“中国是第一个用这个技术的,类比国际上的设备,我们在总体技术上领先。”他说道。美国的同类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

除了将继续为未来的嫦娥五号、嫦娥六号保驾护航,何志平对澎湃新闻透露,这样的激光导航避障敏感器也有望在“上九天”后“接地气”。团队正与一些合作伙伴探索在无人船、自动驾驶车等领域的应用。作为航天工业的杰出产品,它的高可靠性毋庸置疑,接地气的主要挑战可能在于成本如何降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