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网络安全宣传周进行时,5分钟看懂手机防泄密指南( 二 )

一般而言,大家的敏感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出行行程、位置定位、家人照片等,这些都应该实时警惕,不应随便公开。如有些驴友喜欢在朋友圈晒登机牌,不法分子只要得到这张照片,便可以轻松破解登机牌上的条形码,读取个人信息和航班信息等。此外,生物识别技术也让我们的面部信息、指纹等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如运用AI变脸伪造成我们的样子去行骗、利用图像识别还原“剪刀手”照片中的指纹信息等。

2019网络安全宣传周进行时,5分钟看懂手机防泄密指南

(图: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全民体验日”活动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在保护隐私信息方面,除了提高警惕、坚持“晒亦有度”之外,也可以借助专业的安全软件帮自己“把关”。在腾讯手机管家最近刚上线的8.0版本中,新增隐私照片检测功能,对个人敏感信息照片实现智能保护。

警惕违规APP、风险WiFi,别被骗子“钓鱼”

个人信息之所以会被泄露,一方面跟用户未能妥善保管、随意在社交平台分享有关,另一方面则源自一些违规APP、钓鱼网站、风险WiFi等的蓄意诱导,用户在不经意间掉入了精心设计的圈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