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干细胞之父海席勒:希望在中国形成多边多国参与的科研网络

欧洲干细胞之父海席勒:希望在中国形成多边多国参与的科研网络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杨晨 刘秋凤 雷远东

因为干细胞研究,德国科隆大学于尔根·海席勒已经与中国“相识相知”了二十余年。9月19日上午,在第十八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简称“海科会”)的专访环节,这个“欧洲干细胞之父”谈起了自己和中国的不解之缘。

“二十年前,一位中国的研究者走进了我的实验室,希望寻求学习合作。”于尔根·海席勒回忆,从那之后自己就开始了解并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最初中国在这块领域的研究几乎可以说是空白的状态,人才、资金、设备以及成果等都很少。以前我借学术研讨研究到访中国时,还会自带一些设备。”

二十年过去,于尔根·海席勒感叹中国的确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就干细胞领域来讲,投入增多成果也日渐显著,相关的政策环境也非常宽松优越。更别说其他的经济状况和城市环境,都有了可喜的发展。”

如今,于尔根·海席勒也希望在这块土地上寻求更多的合作,以为合作双方带来裨益。“我想我们之间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开设一间实验室,而是建设多个多领域的合作平台。合作的双方也并不局限于德中之间,而是在这里形成多边多国的合作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