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云原生Kubernetes日志落地方案( 二 )

为何我们需要日志系统

通常一个线上问题的定位流程是:通过Metric发现问题,根据Trace定位到问题模块,根据模块具体的日志定位问题原因。在日志中包括了错误、关键变量、代码运行路径等信息,这些是问题排查的核心,因此日志永远是线上问题排查的必经路径。

系列文章:云原生Kubernetes日志落地方案

在阿里的十多年中,日志系统伴随着计算形态的发展在不断演进,大致分为3个主要阶段:

在单机时代,几乎所有的应用都是单机部署,当服务压力增大时,只能切换更高规格的IBM小型机。日志作为应用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用作程序Debug,通常结合grep等Linux常见的文本命令进行分析。随着单机系统成为制约阿里业务发展的瓶颈,为了真正的Scale out,飞天项目启动:2013年飞天5K项目正式上线。在这个阶段各个业务开始了分布式改造,服务之间的调用也从本地变为分布式,为了更好的管理、调试、分析分布式应用,我们开发了Trace(分布式链路追踪)系统、各式各样的监控系统,这些系统的统一特点是将所有的日志(包括Metric等)进行集中化的存储。为了支持更快的开发、迭代效率,近年来我们开始了容器化改造,并开始了拥抱Kubernetes生态、业务全量上云、Serverless等工作。在这阶段,日志无论从规模、种类都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对日志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分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统一的日志平台应运而生。可观察性的终极解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