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手机行业存量之争 国产手机品牌的一场生死博弈( 七 )

早在2017年开始加深技术布局的vivo,在屏下指纹、升降式摄像头等领域占据优势后,开始抢跑5G赛跑。与此同时,vivo还在重新梳理产品线,在原有X系列爆款的基础上,针对高端市场推出了NEX系列,并继续深挖Z系列和Y系列,深耕2500元以下的市场。刚诞生不到一年的iQOO品牌,用性能旗舰挖掘注重硬件配置的用户。

相比之下,小米的布局有些凌乱。红米独立,出发点是为了突出性价比的优势,与小米品牌脱离,让小米专注于中、高端市场。结果是,残酷的竞争下,贴着性价比标签的红米,在向高端市场挺进的同时,对小米的数字系列产品,也构成了威胁。未来,如果小米和红米两大品牌无法协同作战,那境况是非常危险的。相比OV两个手机厂商,小米是实力最薄弱的一家厂商。

不可否认,小米是轻资产模式,而OV和华为都是重资产,但手机这个行业,并不适合轻资产的玩家。更重要的是,成功上市的小米,一边要面对行业的残酷竞争,一边还要面对资本的股价压力。正所谓,顾此失彼,年轻的小米在资本和竞争中来回穿梭,这已经是最大的一个软肋。

就现状来看,手机行业存量竞争的战役已经打响,华为的优势很大,OV和小米只能奋力赶超。相比之下,小米的市场份额最小,处境也最尴尬。可以肯定的是,存量竞争这场硬仗至少要持续3年以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