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 )

2002年8月10日凌晨6点08分,当“login(登录)”字样如约出现在用“龙芯1号”作CPU的电脑屏幕上时,中科院计算所北楼105房间里爆发出一阵欢呼。34岁的胡伟武激动地抱着键盘,用英文编写了“龙芯1号”诞生后的第一个文件,其中一句是:随着2002年8月10日清晨的微风,中国人只能用外国CPU造计算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这位“龙芯之父”已年过五旬,龙芯也走过了18年风风雨雨。但谈到龙芯的初心和使命,胡伟武依然豪情万丈。在他眼中,龙芯始终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一部分。面对外国发起的科技战,虽然技术水平一时还未达到国际一流,却已可以为中国提供我们自己的芯片产品。

那么,龙芯的自主性究竟如何?性能与国际主流厂商相差多大?产品能否盈利?围绕这些问题,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接受了本报采访人员专访。

“我们盖房子的图纸是自己动手画的”

在美国技术封锁中兴、华为之后,人们更加认识到芯片自主的重要性。但什么是自主的硬标准?

在胡伟武看来,最重要的标准是两个:一个是自己写芯片的源代码,一个是拥有产业生态的主导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