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欧阳爱文:做好养老规划,安享幸福晚年( 二 )

为什么要做养老规划?

目前我国养老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国家养老、企业养老和个人养老。对应的具体方式分别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社会养老保险由国家强制执行,覆盖范围广,但保障水平一般。研究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理想替代率在60%左右,但目前实际上只有40%左右。加上通货膨胀因素的抵消,这意味着光靠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后生活质量会下降很多。而企业年金由于不是强制办理,目前主要是国企和大型企业在尝试,并非所有人都能享有。

有人可能会说,就算不能靠国家养老,我们还有“养儿防老”的优良传统。但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如今,“啃老”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随着就业压力增大,独生子女逐渐成年,中国“啃老族”的队伍还将继续扩大。

因此养老不能光靠国家、靠子女,还得靠自己。

何时开始做养老规划?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养老是退休之后的事情,养老似乎离年轻人很遥远。复利效应告诉我们:养老规划越早越好。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复利,最核心的本质是——时间,投资周期要足够长。复利的计算是对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一并计算,即“利滚利”。 投资时间越长,复利效果越明显。举个例子:如果每月投入1000元,按10%的年化投资回报计算,23岁起投与50岁起投,到65岁时积累的养老金天差地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