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ofo小黄车撤离中关村( 二 )

曾是国内最火热的共享经济的代表,却一步步的滑落深渊,黯然失色。

而他的故事却是在一次西部支教开始的。

戴威,北京大学毕业后去了青海省大通县东峡镇支教当了一名数学老师,在支教的这段时间,因为路途偏僻,而且山路崎岖,在这里只能是山地自行车来回穿梭,而这个车就是陪伴他在青海支教一年的伙伴,作为一个重度骑行爱好者,他觉得骑行是一种最好的了解世界的方式。

2014年,戴威与4名伙伴成立了共享单车ofo,推出了他新的共享经济的理念,也是新型的以一个平台的方式来运营自行车业务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而成立公司,是需要资本的,在当时国内的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很多资本开始活跃起来,戴威也就想开始做他一直想做的事情。

他刚开始想要将在青海自行车旅行做成一个新的旅游产品,这样可以带动年轻人对骑行的爱好,于是就拉上了舍友薛鼎等人,然而想做产品还需要资本的。于是就找了当时的北大校友肖常兴,当时一个学弟在肖常兴的唯猎资本实习,而唯猎资本刚募资了1.5亿美元,这样的状况下,他们就去建了肖常兴师兄,见面后大家互相都聊了很多,也聊了支教的话题,然而肖常兴师兄就因为“支教”这一点准备给他们投资100万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