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资本合伙人常彬:智能制造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三 )

在行业里,产业很难逾越标准化的台阶。像部分汽车企业虽然已经从供应链体制、包括内部的生产都达到标准化运作,但是对于大部分产业而言,达到标准化仍然是遥遥无期。比如说基建产业就非常明显,没有达到数字化、标准化,就无法系统性收集数据。

无法实现标准化会产生人机体制的大量浪费。有一些产业在本质上不具备智能改造的能力,我们把它定义为落后产能、落后产业。如果在落后产业里做深度改造,这只能是浪费,会拖延行业的进步。其次,无法大批量生产、小批量多次生产的产业,无法进行迭代的产业也是很难标准化的。没有办法大批量作业,数据无法达到数理分析,没有办法将成本摊薄,再进行标准化反而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我们会看到国内有很多地区的产业园例如航天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它们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只是片面追求一些单性的信息化,比如说3D打印。在不能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产生的价值真的是寥寥无几。因此,对于智能制造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标准化和数字化的问题。

智能制造是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是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领域中绝大部分企业开发的系统产品和传统应用都是在开源技术性迭代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无法和产业基层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技术还处于标准化和数字化的迭代过程,人工智能也同样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阶段,这仍然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迭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