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iOS 14还能这么用!揪出凶手,到底谁在窥探你的隐私?

软件|iOS 14还能这么用!揪出凶手,到底谁在窥探你的隐私?

文章图片

软件|iOS 14还能这么用!揪出凶手,到底谁在窥探你的隐私?

文章图片

软件|iOS 14还能这么用!揪出凶手,到底谁在窥探你的隐私?

文章图片

软件|iOS 14还能这么用!揪出凶手,到底谁在窥探你的隐私?

文章图片

软件|iOS 14还能这么用!揪出凶手,到底谁在窥探你的隐私?

某日 , iOS 14正式版来了 , 心急的你赶紧升级 , 激动之下只看到了表面改进 , 你连连惊呼“牛X”;然而激动之余 , 切换某软件时突然提示的“XX应用已读取剪切板”却让你心凉半截 , 到底是谁在窥探你的隐私信息 , 观察着你的一举一动?

极果君今天就给大家扯一扯 , iOS 14上除了表面可见的升级 , 在隐私问题上又做了什么改进?
疯狂的“剪切板信息读取”剪切板上的信息其实很少有人会过度关注 , 因为对很多朋友来说 , 它最多的就是复制短信验证码了 ,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 , 在我们使用微信的时候 , 很多信息也是会复制、粘贴发给其它人 , 这就使得很多信息都会在剪切板上呈现 , 况且目前为了使用便捷 , 输入法都会给出一个读取短信、复制进剪切板的选项 , 能够让你直接在输入法上栏就可以粘贴验证码内容;对了 , 有些输入法还会读取你的联系人 , 在你输入名字的时候就会自动显示电话号 。

看了这么多的方便之处 , 我们再来说说不太对劲的地方 , 如果有某些“野鸡”软件在安装的时候会将读取剪切板内容权限自动开启 , 当你每次打开这款软件的时候它都会读取一遍你的剪切板 , 如果你复制粘贴了你的地址 , 它并且读取了该条信息 , 它就会将该信息进行上传 , 你的隐私 , 也就没了 。
我们只是举了一个地址的案例 , 如果你的联系人 , 或者一些更私人的信息呢?
这次苹果在iOS 14上加入了剪切板读取提示功能 , 如果某些软件读取了你的剪切板内容 , 它就会自动进行提示 , 让你更注重你的隐私 。

不过有意思的是 , 某些软件的跳转逻辑也选用的是读取剪切板的操作 , 软件A将一段带有标记的字符放进剪切板当中 , 然后同时打开软件B , 软件B读取你的剪切板去识别跳转命令 , 虽然方便 , 但是隐私问题到底该怎么办?

还有一种就是当你打开“野鸡”软件后它会在你的剪贴板写入一段支付宝的红包口令(双向白嫖支付宝的红包) , 当你打开支付宝之后它就会跳在你的剪切板上 , 让你粘贴 , 虽然你也会得到支付宝的支付红包 , 但是它也能白嫖一份红包 。
果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
软件图库读取权限 , 更能保护隐私相信这个变化很多朋友早都见过了 , 比如我们使用微信打开图库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个提示 , 当然也有很多朋友不知道这个功能是做什么的 , 这里极果君也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软件跳出「“XXX”想访问您的照片」的时候 , 下方会出现“ 选择照片/允许访问照片/不允许”三个选项 , 我们这里主要讲的是下面两个 。


允许访问照片则是将软件对于相册的访问权限开放 , 可以查看你所有的相片 , 但这样也意味着你所有的隐私都将暴露在这款软件之下 。 当我们选择不允许之后 , 就相当于给这个软件单独开放一个空间 , 这个软件只能查看从这个软件保存来的照片和视频 , 而如果你想让这个软件读取某张照片 , 我们点击选择照片选项 , 就可以让这个软件只能查看到你图库中的这张照片 。

如果是某些我们能放心的软件读取还好 , 如果是被某些“野鸡”软件读取了...
你也不想成为“XX门”的主角吧 。
“App请求跟踪”这其实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 此前一直有人说自己在XX软件上搜索某样东西 , 当打开某购物软件的时候就会之间在首页推荐你这类产品 , 你觉得是这款软件在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 甚至你的手机都尽在它的掌握 , 但事实虽然和你的主观想法相似 , 但并没有那么“邪乎” , 它们会偷窥你的隐私 , 但并不能控制你的手机 。

如果说这个事 , 就要谈到IDFA , 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 , 广告识别符) , 其实就是苹果系统中识别用户的代号体系 , 苹果在iOS 6版本之后就要求APP使用IDFA来代替手机号和手机设备识别号 。 当软件读取到你的IDFA之后 , 就相当于将你在各个平台都编了一个统一代号 , 比如你在购物平台A搜索了笔记本电脑 , 软件就会将你读取了什么信息进行上传 , 当你打开购物平台B之后 , 广告服务商就会将你在A平台搜索的同类产品告诉B , B同样先读取IDFA , 识别你的身份 , 随后B就会给你也推荐这个同类产品 , 这一番轮番轰炸之下 , 你很难能不禁受诱惑 。

在iOS 14上苹果将这个开关放在了一个显眼的地方 , 当我们关闭了之后 ,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己的隐私 , 也可以减少“个性化广告推送”的烦恼;不过也别高兴太早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你的账号、手机号、设备识别码也都可以成为“个性化服务”的帮手 , 关闭这个选项只是将你隐私泄露的途径关闭了一个 , 注意隐私防护才是最重要的 。
隐私和便捷之间一定要有“度”此前有一句话比较有意思 , 说是目前国内情况是“隐私换便捷” , 这个点其实是比较矛盾的 , 便捷的小前提是“个性化服务” , 针对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体验 , 或者更适合自己的体验 , 这样才能让方便、好用贯彻的更加深入 。

但反过来 , “个性化”的前提是什么 , 是机器要知道你足够多的行为习惯 , 进行学习 , 才能针对你进行更深入的服务 , 我们打个比方 , XX打车 , 当我们打开软件选择上车地点的时候 , 它会智能的给你推荐几个上车点 , 这个信息是怎么来的 , 是足够多的行为习惯支撑着它的个性化服务;但你要说这个信息会不会泄露 , 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未知数 。

便捷和隐私两者之间都很重要 , 如果说天平向一侧倾斜 , 只会让另一方的问题浮的更高 , 问题凸显的更完整 , 部分数据收集可以 , 但一定要是“非重要性”数据 , 并且收集信息的人足够正直才可以;反观目前的社会现状 , 数据收集我们还是更相信政府多一些 , 如果可以牵头去做这件事情 , 就可以在短时间在两者之间做到相对平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