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快进!为什么年轻人看剧都用倍速( 四 )

×2快进!为什么年轻人看剧都用倍速

《亲爱的,热爱的》里的胡一天。图片来自网络

八九十集体量,年轻人真没时间看

“一句话证明你有多闲?看剧居然不用倍速!”这虽然是网络上的一个段子,但也从侧面说明现在的剧集内容注水、剧情拖沓。现在的电视剧动辄40集起,70集也常见,90集不是梦,30集只能算是小体量。痴迷周迅的李枫,在周迅主演的《如懿传》开播时满怀期待,结果发现镜头推进“慢”得看不下去,一看总集数有87集之巨,他又不喜欢用倍速,追了两集后弃剧。

事实上,集数多少从来不是产出高品质剧集的必要条件。经典的86版《西游记》才25集、87版《红楼梦》36集,2017年的爆款剧集、豆瓣评分9.0的《白夜追凶》,也不过32集。

一位电视剧制作公司的从业者告诉新京报,很多“大剧”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集才能讲完故事,只是参与制作的各方出于盈利的考虑愿意把集数抻多。在创作阶段让编剧加一些无关紧要的过场戏,让叙事节奏慢下来;在播出时,增加前情回顾,以缩减单集实际时长、增加总集数。因为电视剧大多是以集为单位定价出售的,演员也以集为单位计算片酬,集数的增加可以让剧方和演员都获益;对电视台来说,集数增加意味着插播广告的空间更大,同样增加了收益。各方都得利,只有观众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