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演进史:漫漫漫游路(一)( 二 )

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

由于历史太久远了,需要先介绍许多背景信息,才好理解后面的技术和业务特性。

没有多少人知道,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开通的第一套移动电话系统,居然是国内自主研发的。1981年6月,由上海第一研究所研制的150M电话设备移交给上海邮电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处,向社会开放。当时的移动电话由一台电话机、一根吸盘式天线和一部收发电台组成,体积很大,只能安装在车辆、船舶等移动性物体上。

一套只有20个用户的通信系统不具备太高的商业价值,移动通信的规模化发展得益于蜂窝移动通信的发明创造:把无线信号覆盖分割成为蜂窝式的小区,不同的小区之间实现频率复用,实现用有限的频率资源支持多用户的无线接入和移动通信,使移动通信的通信能力、规模容量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蜂窝模拟移动电话有三种主要技术标准,北美的AMPS、北欧的NMT和英国的TACS,最终在1985年,中国将900M的TACS作为国家标准。为中国提供TACS交换设备的厂商有两个,一个是美国的摩托罗拉,一个是瑞典的爱立信。我没有考证从何时开始,把摩托罗拉的设备称为A网,爱立信的设备成为B网,反正这种称谓一直延续到2001年模拟移动电话退网。AMPS制式在国内也有落地,西北五省的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就是使用800M频率的AMP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