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注入深企力量 中国建筑首个海外钢结构制造厂建成投产( 三 )

中国师傅“手把手”教学

阿尔及利亚要求外企在当地必须招聘不少于自有员工三倍人数的本地工人,因此制造厂内有着不少的属地化员工。为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管理好属地化员工,制造厂团队付出了足够的耐心,“手把手”为当地培养技能工人。

地中海注入深企力量 中国建筑首个海外钢结构制造厂建成投产

图为中建钢构阿尔及利亚制造厂外貌。黄银摄

起初,因为语言障碍等原因,属地化员工对制造厂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理解不深、执行不强,工作效率较低。制造厂团队为每一位属地化工人配备一位中国籍工人师傅,由于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你画我猜”的场景经常在工厂上演。带领属地化工人操作时,中国师傅常常口手并用,“连说带比划”地教学。从简单的工作开始,保证属地化工人能够自己上手后,再逐步带他们接触更复杂的工作,使其在实操中不断熟悉、提高工作技能。“师傅教一遍,本人做一遍,上手熟悉后再一起干。”就是靠着这种“师带徒”的工作机制,制造厂工人的整体技能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较大提升。制造厂团队还将国内相关生产管理制度翻译成阿拉伯语并绘成形象易懂的图册标语,在每周晨会上重复交底、宣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