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景区门票降价 摆脱“门票依赖”是大势所趋( 二 )

多年以来,景区门票价格“逢节必涨”“旺季涨价”的现象,饱受社会公众诟病。同时,景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的现象,已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从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再次提及“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以及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景区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来看,不仅意味着新一轮门票降价已箭在弦上,转型迫在眉睫,还意味着不转变创收模式终将被淘汰。

有数据表明,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丰富景区的“食、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构成,是留住游客、增加收入的根本做法。

旅游景区需要摆脱“门票依赖”,因地制宜围绕当地本土化特色进行产品及服务深耕。比如提升游客服务,整合以旅游目的地为核心,囊括周边景点、酒店、特色乡村、美食、旅游演艺等在内的资源,实现旅游目的地资源整合式发展,为游客提供整合式创新旅游服务;比如不断挖掘景区特色、优势,增强游客体验感,打开园门引入商家,通过租金等弥补门票收入的不足;比如尝试按照“一年四季+白天+晚上”进行开发、建设、运营、营销,把“旅游+”的理念与各景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打造综合化业态,创新景区运营模式,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品质,促进旅游产业融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