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潮涌钱江,看移动改变的江南水乡( 二 )

采访人员统计了历届乌镇互联网峰会期间的日均流量数据发现,每年的峰值都跃升一倍以上。2014年第一届大会日均流量412GB,2015年至2017年分别为1006GB、2067GB、5833GB。到了2018年,这一数据暴增到了15472GB,是第一届的37.55倍。

嘉宾和游客感受到乌镇互联网越来越畅快。“2014年我们筹备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时候,4G刚开始建设,园区内上网还主要以WiFi和3G为主,人多的时候上网就会略有些慢。” 桐乡市世界互联网大会承办工作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说,对于乌镇的“升级”,她感触颇深。现在乌镇已经部署了5G网络,游客可以自助办理酒店入驻,网上购票的速度也大大提升。

看得见的改变背后,藏着看不见的网络升级。从2014年就开始负责世界互联网大会通信设施建设的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网络部的吴龙文说,乌镇的网络基础设施,每年都在升级。很多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展示的高新技术,很快就落地应用。“去年还只有一个5G演示区,今年5G网络就全覆盖了,各种5G应用也会向公众展示。”吴龙文说,现在乌镇全镇基本都是“透明”的——路边的垃圾桶安装了传感器,环卫工人可远程实时检测堆积高度、温度等信息;街上的路灯也能实时检测周边交通、人流等数据;河里的水文检测器也是联网的,可以根据水文情况远程操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