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壬辰战争如何影响了之后五个世纪东亚世界的走向?(12)

两国间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理解鸿沟 。 首先 , 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差距很大 , 朝鲜人认为日本是失败的一方 , 而日本则认为自己达到了“惩罚”朝鲜 , 从而向明朝展示自身实力的目的 , 因此多少可以算作胜利 。 双方对目前外交进展的看法 , 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别 。 最重要的是 , 他们对本国在世界的位置的认识迥异 。 双方的交涉均由对马岛的宗家作为中介加以协调 , 他们积极消除障碍 , 篡改了部分外交文书 , 有一些甚至完全是他们伪造的 。 例如 , 1606年 , 他们给汉城送去一封伪造的信函 , 其中德川家康的头衔是“日本国王” , 这相当于承认了明朝皇帝的正统性 , 也意味着承认日本在中华世界的附庸地位 , 朝鲜人因此感到满意 。 宗家的改动还包括一些更加平常的细节 。 例如 , 为了避免冒犯朝鲜人 , 他们会把日本国书的日期改成中国的纪年 。 反过来 , 为了让德川幕府满意 , 宗家会让朝鲜国书的口气更加谦卑 。 双方都察觉到对马岛在暗中动了手脚 , 但是为了改善双边关系都假装不知 。 不过 , 更加明目张胆的谎言永远都无法被原谅 。

朝鲜人绝不会承认自己处于从属地位 , 即使只是最轻微的暗示也不能接受 , 而德川幕府认为自己的地位在中国之上 , 而非之下 。 17世纪30年代初 , 宗家发生内讧 , 对马岛的诡计被公之于众 , 招致江户幕府的干预 。 从1635年开始 , 精通汉字(亚洲的外交文字)的禅宗僧人被派到对马岛监督同朝鲜之间的书信往来 。 在同一年 , 日本将军的名号被写作朝鲜和日本都能接受的“日本国大君”英文中的“巨头”(tycoon)一词便源于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