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入局信用支付 该如何与花呗抗衡( 四 )

在这个时候,微信支付团队提出了一个词:温暖,应该“做出有温度的产品”。于是开始在信用方面发力,在年初正式上线,3个月内,就已为用户节省押金超过百亿。

除了赋能合作企业,对于用户的支付方式,微信支付也试图通过信用去扩充消费力,更加丰富支付渠道。

实际上,这并不是腾讯金融团队第一次尝试分期支付类产品。早在2014年,微信方面就试图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虚拟信用卡,但额度最低只有50元。几乎同一时间,支付宝也宣布入局。

两大巨头抢滩登陆也引发了监管关注,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要求全面评估合规性和安全性。

监管中断了微信的计划,后来腾讯虚拟信用卡的原班人马投进去做微粒贷,与微众银行合作,转向更为直接的互联网小额贷款。

当时就有分析师表示,在推出虚拟信用卡之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只是站在市场的负债端参与定价,并没有真正进入资产端,“电子信用卡的推出是互联网金融迈出信用管理的第一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