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向亩产1300公斤冲刺 饭碗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二 )
上世纪50年代,袁隆平最初从事的是红薯育种研究教学,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饱满,籽粒多达230粒,仔细一推算,用它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
我好高兴,把它收起来第二年播下去,结果没有一株像它“老子”长得那么好,高的高,矮的矮。我原来抱有很大的希望,结果我失望了,失望后突然来了灵感,正是杂交稻才有分离现象。
在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这次意外发现坚定了袁隆平培育杂交稻的信心。灵感来得突然,而研究之路漫漫。在稻田里逐一寻找三年后,1964年,袁隆平再次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再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做出重大贡献。
推荐阅读
- 皇室战争|游戏玩家们在游戏中悼念袁隆平,网友:平时玩归玩,正经起来催泪
- 吃鸡游戏|“吃鸡”玩家消费国士,“袁隆平”id公然标价5k,光子迅速出手!
- 袁隆平团队牵手阿里巴巴:10年种植盐碱地水稻1亿亩
- 今年“双11”有何新花样?天猫史上最大折扣,袁隆平的海水稻也来了
- 视频|90岁袁隆平:杂交水稻产量的上限是无止境的
- 第三代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揭牌 袁隆平出任董事长
- 袁隆平寄语年轻人:要向前看 不要向钱看
- 原创<br> 事关1亿农民,从亩产1000斤到亩产1000美金,阿里巴巴凭什么?
- 此树亩产千斤,营养如“人参”,就连日本也大力引进,浇水疯长
- 袁隆平:最幸福的事就是泡在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