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华为 Mate 30 Pro 为什么搭载了两颗 ToF 摄像头?( 三 )

TOF 是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技术的缩写 , 其原理是:传感器发出经调制的脉冲红外光 , 遇物体后反射 , 传感器通过计算光线发射和反射时间差或相位差 , 来换算被拍摄景物的距离 , 以产生深度信息 , 此外再结合传统的相机拍摄 , 就能将物体的三维轮廓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距离的地形图方式呈现出来 。

其中 , 结构光是苹果自 2017 年 9 月发布的 iPhone X 就开始应用的方案 , 一直到最新一代的 iPhone 11 系列 , 苹果都在前置摄像头模块中采用结构光方案 。

而在 Android 阵营中 , 情况更为复杂一些;一开始 , Android 阵营切入 3D 视觉的方式是前置摄像头模块中的结构光 , 但后来 , 伴随着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成熟 , 越来越多的 Android 厂商也开始在后置摄像头模块中选用 3D 视觉技术 , 而且都是 ToF 方案 。

总体而言 , 有赖于成本和设计问题 , 包括华为自己在内 , Android 阵营以往在采用 3D 视觉方案时 , 都只会选择其中的一种 , 而且通常都是结构光前置或 ToF 后置(当然也有例外 , 后文详述) 。 就华为而言 , 去年 10 月发布的 Mate 20 Pro 采用前置结构光方案 , 但到了今年年初发布的 P30 Pro 上 , 华为选择了后置的 ToF 技术;另外 , 华为旗下的荣耀也曾经在 V 系列机型中上马结构光和 ToF 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