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中国动力谷”的引擎密码:创新引领 智造加码( 三 )

改革后的中车株洲所坚持创新引领,瞄准市场前沿加速科研成果转换。“当时国内的内燃机车大都采用机械制动,在长度比较长的下坡路段闸瓦容易磨损,制动效果并不理想。我们研发了更稳定可靠的电阻制动技术,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第一年就赚了800万元。”丁爱国回忆。

如今,中车株洲所已形成电气传动与自动化、新能源装备等四大产业板块,拥有十大业务主体,培育出两家百亿元级上市企业,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销售收入达345亿元。

株洲“中国动力谷”的引擎密码:创新引领 智造加码

“中国动力谷”大厦远景图。 株洲市委宣传部供图 摄

北京汽车株洲基地投入621台机器人,实现运用博途等全集成自动化软件生产,自动化率达80%;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航空器数字化设计、复合材料成型制造等关键技术上取得50多项专利……在株洲,一批批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装备领域的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获得新发展。

一组数据可窥株洲创新发展成果。1978年前,株洲仅有独立科研机构7个。2018年,株洲科技人才总量达到24万人,国家级创新平台达38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191家。今年上半年,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装备等三大动力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8%、15.2%、12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