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找准数字化支点,金融“杠杆”撬动跨境支付升级( 五 )

不得不说,阿里正在用数字化重构跨境贸易的未来生态,而数字化支付金融升级正应时下需求。

影响国际贸易的进展两大核心要素,一个是关税,另一个是汇率,而关税属于个体难以改变的因素,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属于固定成本。但是汇率却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受市场环境影响会产生一定优化。

阿里国际站此次应对九月国际采购旺季的支付升级则对准了这一环靶心,通过“全球付本地结”,一是将所有的碎片化小单化订单聚合,货币被集中汇兑,减少了货币的中间周转数量,降低了中间币种汇兑成本。二是大胆开拓,突破国际币种汇兑门槛,继续升级“本地结”这一大创新入口,已合作实现本地收单的国家和地区今年增加到欧美加澳等56个。将跨境转账成本从平均超过15美金降低到1本币,汇兑成本从原来的2%—3%降至1%。目前已经实现支持22种国际主流货币的本币支付。

此外,采购节期间,国际站还联合Mastercard、Trustly等国际机构为买家提供多种支付方式的优惠减免,大招之外附赠惊喜,是常见的互联网用户运营思维。

对Trustly账户的国际站买家实行0手续费,通过数字化升级将传统TT到账时间缩短一半,仅需1-2个工作日,对于大额支付还另行减免优惠。针对美国支票账户及法国/德国的买家,选择Online Bank Payment作为付款方式可免手续费。对持有亚太地区发行万事达卡的买家,支付手续费40美金封顶,解决了小额化订单支付难题,惠及了买卖双方,提升了支付体验。 然而支付还不仅于此,短期赊购业务同样是商家一大痛点,关系着其业务市场份额的拓展以及资金周转的效率。如果能够像信用卡一样分期付款,将进一步提升买卖双方的贸易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