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催生1878个亿万富翁?别只看到拆迁致富( 二 )

媒体的后续报道澄清了几点事实。第一,所谓“将诞生1878个亿万富翁”的说法明显有夸大。1878户是本地村民的总数,当地家庭的平均物业面积在五六百平米,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以上的村民不会超过20%。更进一步,考虑到北上深的房价水平,一套百平米的房子,其实都可以算得上是千万富翁了。所以,同样是千万富翁,在不同的语境下,衡量水准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是,一些人只盯着眼前的“拆迁致富”标签,却有意无意忽视了其背后的成本和付出。诚如当地知情人士的说法,“不要老是眼红我们本地人,好多当年的辛酸苦辣外人并不清楚。”

虽然今天很多地方都坚持依法拆迁,对农民利益的照拂,也有了更多的制度保障。但拆迁背后的利益博弈同样激烈,且充满变数。

更何况,在外人眼里,拿到赔偿的农民仿佛是瞬间中了彩票,但其实背后却是一个漫长的等待与焦虑的过程。白石洲的旧改,就至少等了14年以上。其间所经历的种种不便和拉锯,本身也意味着一种巨大的成本。

因此,“拆迁致富”,作为一种财产性补偿收益,不应与“不劳而获”画等号。不可否认,因城市化推进而产生的拆迁刚需,确实在不少城市都造就了一批“致富”的农民。但这作为农民分享城镇化红利的方式之一,不该被戴着有色眼镜审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