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5G与其纠结场景不如踏实建网( 三 )

田溯宁告诉采访人员:当时中国互联网用户大概只有几千人,基本上都是高能所的科研人员。他希望将互联网商业化和普及化,让人人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互联网。

最初的互联网开拓之路并不容易。“如何引入互联网,我们面临抉择,采用通信协议还是开放TCP/IP协议,当时甚至对于网络开放还有很多争论,有声音表示希望一部分走向内联网,一部分走向外联网。”田溯宁如是说。

面对未知的新生事物,如何抉择考验着人们的眼光和智慧。几经研讨和论证,当时的邮电部还是决定拥抱真正的互联网,采用TCP/IP协议,而这一决定奠基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后来30年的高速发展。“如果当初没有这个大格局的决策,中国的互联网恐怕要落后很多年”,田溯宁这样说。

“我很幸运能够全程参与其中,从最初的决策讨论,到建设上海热线试点,再到163、169专线乃至全国大范围的网络覆盖。”田溯宁回忆起那段岁月思绪万千,不仅是规划和建设,更多时候是在传播和普及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知识概念,“那时候我经常出差,为各地电信局做报告,都是从Web基本概念和架构讲起,逐渐培育大家对互联网的认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