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三季度六成新股下限定价 机构一致看淡百威( 二 )

然而,本报翻查资料发现,撇除未定价新股,今季在港作首次公开发售的19只新股中,有12只以下限定价,占比达63.15%;另有5只定价为中下或接近下限范围。近月新股定价保守,多只中大型新股叫停上市计划,8月份更只有一只新股挂牌,加上中资企业纷纷到美国上市,令人担忧香港今年是否可在全球三甲排名中占一席位。

香港第三季度六成新股下限定价 机构一致看淡百威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刘国贤指,企业近月持谨慎、观望的态度,令首三季度集资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但随着ESR Cayman再度递交上市申请,以及百威亚太成功卷土重来,反映市场气氛改善。

联交所披露易网页显示,不少中大型企业已通过聆讯,随时可开始招股,包括市传集资15亿美元(约117亿港元)的捷克消费金融企业捷信集团、有望成为本港第十只未盈利生物科技股的亚盛医药(Ascentage Pharma),以及今日公布招股详情的内地物管商鑫苑物业服务等。

刘国贤续指,香港新股市场仍然为一众IPO申请人首选的上市地点之一,7至8月的主板新上市申请个案更是按年增长约30%,相信第四季新股上市宗数将回升,令港交所有望保持全球前三大新股市场地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