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特殊的构造特征,如何揭示其演变过程?( 四 )

水星核心与其形成和早期生命有关

在太阳系中 , 星体密度仅次于地球的行星水星 , 拥有一个相对庞大的金属核心 , 且半径达到了1800到1900公里之大 , 大约占据了星球半径值得85% 。 然而 , 就我们目前的观测来看 , 其岩心形态并不是固体 , 而是熔融液体的形式 。 倘若行星的形成过程是快速的 , 那么其现有的表面早已因为上升的太阳温度而蒸发 , 并仅能保留它超薄的外壳 。 虽然地球和水星都具有铁芯 , 但前者分为了外部液体和内部固体两个区域 , 并通过增长的内核拥有了地球磁场所需要的能量 。

然而 , 水星的磁场却表现得完全不同 , 表明了该行星铁芯中的铁是从其外围的液态形式转变为固态 。 尽管两个铁芯中都包含了铁和其他相对更轻的元素 , 在为自身磁场供电的同时也防止了物体的完全凝固 , 但却产生了其他同类行星上没有的分层效应 。 研究人员通过MESSENGER地精确探测 , 发现该星球上集中了与大型碰撞盆地有关的大量重力 , 并发现了“质量瘤”的存在 。 并且 , 科学家们认为 , 该行星的形成、乃至早期生命 , 都与这个太阳系里、所有行星中含铁最多的行星核心 , 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