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宝可梦|《宝可梦大集结》手游海外爆火,在全球化这块天美颠覆了啥?( 二 )


站在产品研发层面来看 , 由于合作团队分属不同地区 , 且存在时间、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 双方在统筹和沟通过程中都面临极大的挑战 。 比如跨时差合作导致的沟通阻碍 , 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有时也会催生出误解与不便 。
但是天美在国际化合作上一直有不错的成绩 , 依靠过往的丰富合作经验 , 在与国际化IP合作时 , 能在符合IP设定的框架下 , 保持自己的特色化研发和运营 。 得益于对IP和品类的深刻理解 , 天美在《宝可梦大集结》手游中同样有这样的体现 。 如紧扣宝可梦个性但各具特色的电子服 , 就能看出研发团队并没有局限于宝可梦IP的已有内容 , 依然能对经典IP做出全新的拓展 , 并成功收获了历来要求严苛的IP粉丝好评 。

耿鬼宇航员电子服在海外深受好评
如何与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历程下的TPC快速建立信任感和协作机制?为此 , 天美在组建大集结团队时也花了不少心思 。 一方面挑选忠实的宝可梦粉丝作为组员 , 其中多数人都收集了相当丰富的宝可梦周边 , 这种对IP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热爱 , 使得团队能更多站在粉丝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呈现好IP特色 。
因此 , 即便是在跨时差、跨文化以及疫情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考验下 , 再或者是严苛的IP还原与品类的矛盾中 , 《宝可梦大集结》的研发效率与产品综合素质依然得到了充分保障 , 最终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
以精准的全球化洞察 , 打造一个超预期的宝可梦新作
面对一款承载着全球第一IP光环的产品 , 天美J6工作室在开发中始终需要平衡两个问题:如何打造一款受宝可梦粉丝喜爱的系列新作 , 以及如何打造一款面向全球用户的成功产品 。
最终 , 他们还是决定从自己擅长的多人竞技领域入手——《宝可梦大集结》以较为轻松的团队策略对战游戏 , 呈现在世人眼前 。 相比于以养成、战斗和收集为核心的宝可梦传统特色 , 这种看似“激进”的选择 , 最初也引起了不少IP粉丝的质疑 。 不过产品上线后的下载数据和口碑已经证明 , 宝可梦IP老粉的情感在具体的游戏体验中得到了共鸣 , 且有大量玩家成为宝可梦IP的新粉丝 。 那么天美是如何实现逆袭的呢?

多端互通 , 建立全球玩家的宝可梦网络


海外玩家在推特上自发发起的UGC活动

《宝可梦大集结》地图隐藏彩蛋
除了IP人群外 , 《宝可梦大集结》无疑还瞄准了MOBA的品类用户 , 但是在宝可梦IP人气较高的欧美日等海外地区 , MOBA并没有想象中吃香 。 不同于国内MOBA游戏常年霸榜的市场情况 , 这些地区成熟的主机游戏市场和偏好轻度休闲的游戏习惯 , 给了用户更多差异化的选择 。

Newzoo《2021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欧美日是全球非常成熟的主机市场
因此天美基于对品类和IP的理解 , 在战斗体验方面做了平衡和取舍 , 直观感受就是变得“更轻”了 。 《宝可梦大集结》对玩法、地图进行了大量轻量化设计 。 既没有兵线运营的负担 , 也不用琢磨装备系统 , 加上遍布地图的趣味机制 , 以及易上手的“限时占点得分”玩法 , 使得游戏对局体验更轻松明快 。

这种改动放大了宝可梦IP合家欢的特色 , 每个人都能成为团队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 而不是只依靠“大神带飞” 。 这会让MOBA经验较少的海外用户觉得 , 《宝可梦大集结》是一款更接近“派对游戏”或“体育竞技”的游戏 , 从而吸引更多玩家一起享受对战乐趣 。

很多海外玩家通过《宝可梦大集结》第一次尝试MOBA类游戏
此外 , 这种首次实现宝可梦团队共斗的即时对战模式 , 也更贴合宝可梦IP人群对宝可梦对战的幻想 。 毕竟在原本的动画片里 , 战斗都是华丽紧张的即时对战 , 而非以往主世代游戏经典的回合制 。
多端互通 , 建立全球玩家的宝可梦网络
对于老少皆宜的宝可梦而言 , 互动性和社交性可谓是其最重要的杀手锏之一 。 回顾过往宝可梦系列每一款经典之作 , 玩家间的互联互通都是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游戏生态的关键 。 对于相继登陆Switch平台与手机平台的《宝可梦大集结》而言 , 这同样是不可错过的价值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