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改变中国,我们还要跨越这三座大山(11)

图7/10

跨年龄人脸匹配准确度高达 99.80%(来源:腾讯优图实验室)

中国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虽然发展迅猛,但基础研究、算法创新和开源生态等三大领域都存在系统性短板,中国亟须在人工智能大航海的进程中创建自己的航空母舰并形成持久竞争力。

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还有三个系统短板:

首先,人才匮乏。根据《2019 全球人才报告》,全球约有 44% 的 AI 人才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占比不到 11% ;只有 11% 的 AI 人才在中国工作,中国公司吸引 AI 人才的绝对数量大约相当 于美国的四分之一;此外,在所调查的 21 个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的作者中,中国作者的人数只有美国的 1/6。

其次,研究质量仍处于中游。尽管中国人工智能论文的平均引用量一直在稳步增长,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综合影响力仍远低于来自美国的论文。

最后,基础研究根基薄弱。在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和技术框架、支撑算力的芯片硬件和开源生态创新等方面,中国尤其薄弱。例如,由美国企业主导研发的开源平台TensorFlow、PyTorch和Caffe,在全球工业和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我国尚没有一种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堪与其匹敌。这是中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在木桶效应下最受制约的短板。缺少根基,中国的人工智能研发与创新系统就很难长成参天大树;生态匮乏,就难以涵养茂密森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