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上市的Airbnb和焦虑中的本土短租平台( 八 )

另一个让人感到寒冷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民宿客栈投资者已经在离场。根据旅游财经类新媒体新旅界的报道,在经过2015-2017年的3年狂飙之后,无论是知名连锁民宿品牌还是单体的民宿客栈都不约而同陷入经营困境,非标住宿本质上还是一个重投入、长周期、收益低的慢生意,这当然也会进一步传导到短租平台端。

这也就不奇怪为何平台选择了撸起袖子下场干活,在潘采夫看来,“直营”是一个方向,相当于滴滴里面的专车,付出比较大的成本也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收益,与此同时,住宿场景之下做周边产品售卖,如果平台足够大,也可以借此来拓展。

李松霖也认为对国内短租平台来说,单纯的短租模式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寻求资本化道路是必然。“Airbnb上市后的表现会影响资本市场对短租行业的看法,但除了共享模式外,企业也在开展如收购、租赁房源等发展模式,这些都对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途家和小猪都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将赴美上市,但在尘埃还未落定之前,所有人都只能期待自己能够熬过静悄悄的冬天,至于最后,它们究竟是会成为OTA的一部分还是彼此之间合并,又或是独立上市,潘采夫认为都有可能,都不能算是“创业的失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