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大实蝇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二 )

2 发生规律

大实蝇 1 年只发生 1 代 , 1 个世代有 4 个虫态 , 即卵、幼虫、蛹、成虫;卵期 1 个月左右 , 幼虫期 3 个月左右 , 蛹期6 个月左右 , 成虫期 50 d 左右 。 越冬蛹于翌年 4 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 ,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为羽化盛期 , 特别是雨后天晴、气温较高时羽化最盛 。 成虫羽化出土产卵前有取食补充营养(趋糖性)的特性 , 常群集在柑橘园及附近的竹林内取食蚜虫等分泌的蜜露;成虫羽化后 20 d 左右开始交配 , 交配后约 15 d 开始产卵 。 卵产于柑橘幼果内 , 主要分布在果脐和果腰之间 , 产卵处成黑色圆点乳状突起或成圆形或椭圆形内陷的褐色小孔 。 每孔产卵 2~10 粒 , 最多可达 20~50 粒 。 每个雌虫年产卵最多能达 150 粒 。 卵在果内孵化后 , 以幼虫成群取食橘瓣 。 被害果在 9 月上旬开始脱落 , 9 月底至 10 月底被害果脱落最多 。 幼虫老熟后随果实落地或在果实落地前爬出 , 入土化蛹 。 越冬入土深度通常在土表下 3~10 cm , 以 3~5 cm 处最多 。

3 防治措施

3.1 狠抓虫情羽化监测工作 , 开展防治技术培训做好虫情羽化监测 , 利用有线电视、互联网、 QQ 和微信等发布信息 , 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开展形式多样的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培训 , 培训村社干部、科技示范户 , 现场进行面对面咨询服务 , 印发大实蝇防治技术资料 。 通过狠抓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培训、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印发防治技术资料 , 提高广大果农对柑橘大实蝇危害性的认识 , 把防控技术宣传到千家万户 , 做到家喻户晓 , 引导果农自觉参与到统一防控行动中来 , 最终把柑橘大实蝇的防控变为农户的自觉行为 , 提高柑橘大实蝇防治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