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就像海绵里的水 笔记本都能再挤一挤

对于追求性能的游戏玩家,如果向我咨询购买电脑的建议,一般我都会首先推荐DIY攒机:配置灵活,性价比高,还能后续升级硬件,可谓好处多多。

不过近几年,在Intel、AMD、NVIDIA芯片级厂商的推动下,笔记本的性能有了飞跃性提升,不仅性能直逼桌面平台,主流产品的价格也极具吸引力。

话说回来,相较于DIY整机,笔记本还是会有一定的限制,因为OEM厂商会根据不同的模具、散热规格、以及对应的温度限制,来设计打造一款笔记本。

有些笔记本,为了最大化的释放性能,在高负载中往往会出现风扇狂转,噪音起飞的情况。

如果遇到一些散热设计不充分的产品,甚至还会出现过热死机;相反的也有为了照顾静音和温度,对于CPU性能设定的过于保守,甚至出现了i7性能还不如i5的情况。

也正是如此,消费者拿到手里的笔记本,都是工程师基于产品的定位,给我们设定好的“标准用法”。

往往无法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来做调整,在使用体验上就会大打折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