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选择回国:“北大有自由”( 四 )

姚洋喜欢读书,于是大学期间读了大量的书。上世纪80年代,正值文学热,抱着文青梦的姚洋,还曾寄散文到五四文学社申请入社,可惜最终没能入社。后来,姚洋又参加了很多社团,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科学哲学社,也因此对哲学一直感兴趣,他还在那里结识了如今已是科学哲学领域专家的吴国盛,当时吴国盛学的是核物理,是将来要去造原子弹的专业。

“阴差阳错”

本科毕业考研究生时,对历史地理感兴趣的姚洋本报想考侯仁之先生的研究生,但不巧的是,侯仁之先生那年不招研究生。

好在姚洋的好朋友罗茂林,告诉他厉以宁老师办了管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前身),于是两个人便都报考并进入了管理科学中心。

当时,国内的管理科学刚起步,老师也在摸索,于是姚洋在管理科学中心的学习便分成了经济学和管理科学两部分。这个过程中,姚洋的学习重心开始偏向经济学,这也为随后与林毅夫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那时姚洋并不知道林毅夫,一天老师孙来祥说有位台湾老师想找几个同学,帮助他做点事情。姚洋清楚地记得,1988年1月2日,刚下过大雪,姚洋一行三人,倒车来到西直门附近的宾馆,见到了林毅夫,聊了一上午。后来,姚洋便和林毅夫一起做论文。这段对经济学的深入了解直接影响了姚洋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他只申请了农业经济学和经济学,没有再向管理学方向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