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越来越有趣了,德国、台积电接连表态,美国被无视了?

台积电|越来越有趣了,德国、台积电接连表态,美国被无视了?

文章图片

台积电|越来越有趣了,德国、台积电接连表态,美国被无视了?

文章图片

台积电|越来越有趣了,德国、台积电接连表态,美国被无视了?

文章图片

台积电|越来越有趣了,德国、台积电接连表态,美国被无视了?

文章图片



文 | 考拉科技馆 排版 | 考拉科技馆

原创文章 , 禁止转载 , 违者必究!
事情真的是越来越有趣了 , 没想到一向霸道的美国竟然也有被无视的时候 。
为了一个打压华为 , 美国真的是费尽心思 , 先是限制美企跟华为合作 , 后又修改出口规则 , 限制使用美国技术的企业跟华为合作 。
不过让美国没想到的是 , 这一顿操作下来 , 不仅没能打垮华为 , 反而还让美国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 。

大家应该知道吧 , 去年 , 为了让华为5G失去市场 , 美国开始到处造谣 ,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 , 肆意散播华为出售给其他国家的通讯设备有后门的消息 。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是美国在造谣 , 但是 , 还是有不少国家选择了相信 。 当然了 , 这些选择相信的大多都是美国的盟友 , 而一些跟美国关系普通或没有关系的国家 , 大多都选择无视美国散播的谣言 , 仍然跟华为合作 , 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今年早些时候 , 德国就做出了一个跟英国截然相反的选择 。 在英国选择听信美国谗言 , 放弃华为5G设备的时候 , 德国联邦经济部部长就公开表态 , 直言不会把华为排除在该国5G建设计划之外 。
而在本月 , 德国又再一次表态 , 重申其立场 。 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期作出回应 , 明确表示会跟华为继续保持合作 , 不会全面禁止与华为相关的设备 。
德国两次重申立场 , 坚定支持华为 , 这证明 , 美国的“华为不安全论”被无视了 。

有媒体报道称 , 德国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 清楚知道只有美国人抵制的东西 , 才是最安全的东西 。 时间已经一次次证明 , 美国才是最大的窃听国 , 曾经的斯诺登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证 。
而德国的表态 , 无疑会让美国陷入尴尬的处境 。
值得一提的是 , 除了德国选择无视美国外 , 本月台积电也作出重要表态 , 对美国芯片禁令进行抨击 , 让人不禁感慨 , 事情越来越有趣了!

前不久 ,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限制全球多家供应商跟华为合作的决定 , 对市场是一个伤害 , 禁令会导致全球多家供应商成本上涨 , 如果继续僵持下去 , 对美国、供应商及消费者都没有好处 。
与此同时 , 刘德音还阐述了台积电的态度 , 他指出:美国的禁令已经让太平洋附近的国家及地区开始打造不依赖美国技术的供应链 。 而台积电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供应来源 , 也会利用工程师的创造力来提高台积电的技术水平 。

先说太平洋附近的国家及地区正在打造去美化供应链 , 后又称会利用工程师来提升台积电的技术水平 。 虽然刘德音没有明说 , 但显然 , 台积电确实有意打造去美化芯片生产线 , 摆脱受美国禁令限制的情况 。
从台积电的反应不难发现 , 其对于美国禁令是持反对意见的 。 而现在 , 台积电正在谋划打造无美国技术芯片生产线 , 如果成功 , 台积电将能做到无视美国禁令 。
有多位半导体领域权威专家认为 , 以台积电的技术积累及资金流 , 是可以很轻松就打造出一条顶级的不含美国技术的芯片生产线的 。

因为在今年早些时候 , 台积电曾对自身供应链技术进行评估 , 结果发现只有14nm以上的工艺制程含美国技术占比较高 , 而7nm及5nm工艺制程 , 含美技术占比还不到10% 。
也就是说 , 目前台积电最顶级的芯片生产线 , 使用的美国技术占比并不高 , 如果台积电愿意花一定的精力 , 那完全有可能做到替换掉美国这10%不到的技术 。
比较有意思的是 , 在台积电表示会打造去美化芯片供应链后 , 美国半导体行业的高层却坐不住了 。 因为目前美国芯片公司所设计的顶级芯片 , 绝大部分都是交由台积电代工 , 如果台积电实现技术去美化 , 那未来 , 谁又能保证台积电不会断供美国芯片公司呢?

不难发现 , 美国出台的芯片禁令 , 再一次让美国陷入一个尴尬的处境!
相关半导体从业人士表示 ,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 , 正在迫使中国全力发展半导体产业 , 如果中国成功突破 , 那美国芯片公司将失去一个重要市场 。 此外 , 台积电也表态会打造去美化供应链 , 这将给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增加更多不确定因素 。
他认为 , 美国出台的一系列限制措施 , 在短期内确实能打击中国企业 , 但从长期来看 , 将影响美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地位 。
【台积电|越来越有趣了,德国、台积电接连表态,美国被无视了?】科技自媒体撰稿人 , 只聊科技 , 关注我 , 了解更多科技资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