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 三 )

为了尽量集齐每一个玩偶,也提升抽中隐藏款的概率,王没谱都是一套一套地收:Molly qee 1代、2代、Baby系列……除了盲盒外,还有雕塑系列的汉堡神偷、麦当劳叔叔、月球小星星等,“整体上,Molly的作品我收了80%以上,一共大概花了十几万。”

这确实是个烧钱的爱好,也是商家精妙的营销手段:隐藏款难求、普通款也不一定能抽中自己想要的那个,有许多人在拆盲盒时都无比笃定地念念有词:“这一定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下次却还是抱着幻想,希望能抽中自己喜欢的那个。

这样具有上瘾性的消费形式为盲盒招来了许多质疑,但“烧钱”“赌博心理”“智商税”等标签,远远概括不了这个小众文化圈子。事实上,对于多数潮流玩家“娃友”,特别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上班族来说,Molly就是成年人的玩具。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盲盒售卖的门店门口曾经有中年人每天来“打卡”,帮助店员理货;还有女孩因为和男友吵架,会化700多元端一整盒Molly回家陪伴自己。这时无所谓有没有隐藏款,打开盒子以后,她们看到的不是可以升值的投资品,只是另一个化身小女生的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