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狂犬病日:为什么狂犬病百分之百致死?( 七 )

确诊狂犬病需要哪些依据?

狂犬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狂躁型(大约2/3的病例)或麻痹型,而由犬类传播的狂犬病一般表现为狂躁型,比如意识模糊、恐惧痉挛、瞳孔散大、唾液分泌过多等。

但由于狂犬病的发病是一个连续的临床过程:潜伏期—前驱期—急性神经症状期(兴奋期)—麻痹期—昏迷—死亡,因此我们并不能以其中一个独立的分割表现就判定一个人得了狂犬病。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病例确诊需要实验室证据。[2][3]

(1)临床诊断病例,需要符合下列任一项:

A。典型的狂躁型狂犬病临床表现;

B。明确的动物致伤史+典型的麻痹型狂犬病临床表现。

(2)如需确诊病例,还需在临床诊断病例的基础上加上下列任一项:

A。直接荧光抗体法(或ELISA法):检测患者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标本中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或用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

推荐阅读